热管理到底是什么?一篇文让你从“热小白”变“懂王”
热管理:到底是个什么鬼?

简单来说,热管理就是根据具体对象的要求,利用加热或冷却手段对其温度或温差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这里面包含了三个关键要素:具体的对象,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手机芯片、电脑 CPU,以及电池、电机等;实现手段,像风扇、散热片、液冷系统等;还有热管理参数,主要就是温度和温差 。
热管理的实现涉及三种基本的传热学原理,分别是导热、对流传热和热辐射。导热很好理解,就是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热量,比如我们用金属勺子搅拌热水,勺子会变热,这就是导热现象。对流传热则是通过流体流动带走热量,当我们打开电脑机箱,能看到风扇在转动,带动空气流动,把热量带走,这就是对流传热在发挥作用。而热辐射是以电磁波形式发射能量,太阳向地球传递热量就是通过热辐射。在通常情况下,辐射传热在电子设备热管理中占比较小,所以大多数设计主要考虑导热和对流这两种方式。
了解了热管理的概念和原理后,相信你心中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热管理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实际上,热管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类科技应用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o.1
防止过热与系统故障
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流通过、元件的电阻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导致元件温度过高 。当元件温度超出其正常工作范围时,就可能引发性能下降,比如电脑在长时间运行大型游戏后,CPU 温度过高,会导致游戏画面出现卡顿。更严重的是,持续的高温还可能使元件永久损坏,就像手机充电时如果过热,可能会损坏电池,甚至引发更危险的情况。而热管理系统的存在,就像是给电子设备安装了一个 “温度卫士”,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热量散发出去,防止元件因过热而出现性能问题或损坏,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No.2
提升设备性能与寿命
以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为例,由于其内部结构非常紧凑,各个元件之间的空隙很小。当我们使用手机玩游戏、拍摄视频等高负荷操作时,处理器和电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影响到其他部件的温度,打破各硬件间原本协调的工作状态。这种情况下,手机可能会出现运行速度变慢、屏幕亮度自动降低等现象,不仅影响设备性能,长期处于这种高温状态下,还会缩短手机的使用寿命。而通过合理的热管理措施,如采用散热片、热管等散热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机内部温度,保持各硬件的良好工作状态,从而提升设备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No.3
安全保障
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中,热管理更是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安全性。就拿储能电站来说,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率的不断增加,在运行时会积累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就可能引发热失控。热失控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会导致电池短路、鼓包甚至爆炸,严重威胁到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在新能源汽车中,如果电池热管理不当,在充电或行驶过程中,电池过热也可能引发火灾等严重事故。因此,有效的热管理系统对于保障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No.4
提高能源效率
在新能源车辆中,电池的工作温度对其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当电池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其内部的化学反应速度会发生变化,导致电池的内阻增大,充放电效率降低。例如,在寒冷的冬天,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往往会大幅缩水,这就是因为低温影响了电池的性能。而合理的热管理策略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手段,使电池的工作温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降低电池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车辆的运行成本。一些新能源汽车采用了热泵技术的热管理系统,能够在冬季利用电池产生的废热为车内供暖,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还提升了续航里程。
2
热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

热管理技术作为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提升性能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且丰富的技术体系。根据是否需要外部能量输入,热管理技术主要分为被动冷却技术和主动冷却技术两大类,它们各自凭借独特的原理和优势,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No.1
被动冷却技术
被动冷却技术不需要外部能量输入,仅依靠自身特性就能实现散热,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和维护成本低等显著优点。在一些对散热要求相对较低,或者需要追求极致可靠性的场景中,被动冷却技术往往是首选方案。
散热片是被动冷却技术中最为常见的元件之一,它就像是一个高效的热量收集器。通常由铝或铜等高导热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具有出色的导热性能,能够迅速将热量从发热源传递到自身。散热片的工作原理基于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物理现象:增大表面积可以提高散热效率。通过巧妙的设计,散热片被制成各种形状,如鳍片状、柱状等,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当热量传递到散热片表面后,就会以自然对流和热辐射的方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在电脑 CPU 的散热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排排密集的金属鳍片,这就是散热片,它能够将 CPU 产生的大量热量快速散发出去,确保 CPU 在正常温度范围内运行 。
热界面材料则像是一座连接发热源和散热部件的桥梁,用于填充两个表面之间的微小空隙。在电子设备中,发热元件(如芯片)与散热片或设备外壳之间,尽管看似紧密接触,但实际上存在着许多微小的空气间隙。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些微小间隙会极大地阻碍热量的传递,形成较高的热阻 。热界面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能够有效地填补这些微小缝隙,减少热阻,使热量更顺畅地从发热源传递到散热部件 。常见的热界面材料有导热硅胶、导热垫等。导热硅胶是一种具有粘性的材料,能够紧密地贴合在发热元件和散热片之间,确保良好的热接触;导热垫则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以根据不同形状的发热元件进行贴合,并且能够缓冲发热元件与散热部件之间因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 。在智能手机中,导热硅胶被广泛应用于芯片与散热片之间,有效提升了散热效果,保障了手机的性能稳定 。
相变材料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它能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变时吸收或释放热量,从而有效控制温度波动。相变材料的工作原理基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在相变过程中,材料会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而温度却基本保持不变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会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中它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抑制温度的上升;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又会从液态转变为固态,释放出之前吸收的热量,防止温度过度下降 。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相变材料可以安装在电池模块周围。当电池充电或放电产生大量热量时,相变材料会熔化吸收热量,避免电池温度过高;而在低温环境下,相变材料凝固释放热量,有助于提升电池的性能 。
No.2
主动冷却技术
主动冷却技术则需要外部能量输入,但它的散热效率通常更高,能够应对更复杂、更严苛的散热需求。在一些高性能设备中,如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机等,主动冷却技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风扇和鼓风机是主动冷却技术中最常见的设备,它们通过强制空气对流来增强散热效果。风扇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电机带动风扇叶片旋转时,会产生气流,使空气快速流过发热部件表面。这样,热量就会被流动的空气带走,从而实现散热的目的 。在电脑机箱中,我们可以看到多个风扇,它们有的负责将冷空气吸入机箱,有的则负责将热空气排出机箱,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有效的空气循环,确保机箱内的硬件设备能够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
鼓风机与风扇类似,但它通常具有更大的叶片和更高的转速,能够产生更大的风量和更高的风压 。鼓风机的主要用途是增加空气流动,在工业通风、大型设备散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一些大型数据中心中,由于服务器数量众多,产生的热量巨大,普通风扇的散热能力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这时就需要使用鼓风机来提供更强大的空气流动,以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
液冷系统是一种高效的散热方式,通过液体循环带走热量,其散热效率远高于风冷。液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液体的高热传导性和高比热容特性。在液冷系统中,通常由冷排、水泵、水管和冷却液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 。设备运行时,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给与发热源紧密接触的冷头,冷却液在水泵的驱动下流经冷头,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再通过水管流至冷排,在冷排处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冷却后的冷却液重新流回冷头,形成循环散热过程 。在高性能计算机中,液冷系统被广泛应用于 CPU 和 GPU 的散热。通过液冷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将这些高性能芯片产生的大量热量带走,确保芯片在高负载运行时的稳定性,从而提升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
珀尔帖器件,也被称为半导体制冷片,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珀尔帖效应。当电流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结时,会在结的两端产生温差,一端吸热,另一端放热 。珀尔帖器件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将热量从一侧传递到另一侧,实现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在一些小型电子设备中,如便携式冰箱、小型制冷机柜等,珀尔帖器件被用作制冷元件,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可以精确调节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在一些高端智能手机中,也开始采用珀尔帖器件来辅助散热,当手机发热时,珀尔帖器件可以将热量从手机内部转移到外部,有效降低手机的温度,提升用户体验 。
3
热管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热管理技术作为保障各类设备稳定运行、提升性能的关键,已经广泛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储能系统、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No.1
消费电子
如今,消费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平板电脑到游戏主机,这些设备在给我们带来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面临着发热的困扰。以手机为例,当我们长时间玩大型游戏、进行视频剪辑或者开启多个应用程序时,手机芯片会全力运行,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芯片就会因为过热而触发降频保护机制,导致手机运行速度变慢,画面出现卡顿,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师们采用了多种热管理解决方案。散热片是一种常见的散热元件,它通常由铝或铜等高导热材料制成,通过增大表面积来提高散热效率。在手机内部,我们可以看到一块金属薄片,紧贴着芯片,这就是散热片,它能够将芯片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出去,散发到周围空气中。热管也是一种高效的散热装置,它利用液体在蒸发和冷凝过程中吸收和释放热量的原理,将热量快速从高温端传递到低温端。在笔记本电脑中,热管被广泛应用,它能够将 CPU 和 GPU 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鳍片上,再通过风扇将热量吹出电脑,确保电脑在高负荷运行时的稳定性 。
近年来,石墨烯膜也逐渐在消费电子领域崭露头角。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其导热率是铜的数倍。石墨烯膜可以制成超薄的片状,贴附在芯片或其他发热部件表面,能够快速将热量均匀分散开来,有效降低局部温度,提升散热效果。一些高端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已经开始采用石墨烯膜作为散热材料,为用户带来更流畅的使用体验。
No.2
新能源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热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 —— 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锂离子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通常在 20 - 40℃之间,如果温度过低,电池内部的电解液黏度增加,锂离子迁移受阻,导致内阻增大,充放电性能急剧下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会大幅缩水,还可能在充电过程中引发析锂现象,带来安全隐患;而当温度过高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加剧,副反应增多,加速电池容量衰减,长期高温可能触发热失控,引发起火、爆炸等严重事故。
为了确保电池始终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范围,新能源汽车通常采用液冷系统。液冷系统通过在电池包内布置冷却液管道,让冷却液在管道中循环流动,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冷却液一般采用乙二醇 - 水混合液,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和防冻性能。特斯拉 Model 3 就采用了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精确控制冷却液的流量和温度,有效地保持了电池的温度一致性,提升了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热泵空调也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热泵空调可以在冬季将外界的热量 “搬运” 到车内,为车内供暖,同时也可以为电池加热,提高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在夏季则可以实现制冷功能,为车内营造舒适的驾乘环境。相比传统的电阻加热方式,热泵空调的能效更高,能够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在冬季的续航里程 。
相变材料也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中得到了应用。相变材料是一种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变时能够吸收或释放大量热量的材料。当电池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会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吸收热量,从而控制电池温度的上升;当电池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又会从液态转变为固态,释放热量,防止电池温度过低。相变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电池温度的波动,延长电池寿命 。
No.3
数据中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承担着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的重任。数据中心内的高密度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服务器的性能和稳定性,还会增加能耗,甚至导致服务器故障,造成数据丢失。据统计,数据中心的能耗中,约有 40% 用于散热 。
为了解决高密度服务器的散热问题,数据中心采用了多种热管理技术,其中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是较为常见的解决方案。冷板式液冷是在服务器的关键发热部件(如 CPU、GPU 等)上安装冷板,冷板内部有冷却液通道,通过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带走热量。冷板通常采用铜或铝等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冷板式液冷系统的优点是安装方便,对现有服务器架构改动较小,适用于大多数数据中心 。
浸没式液冷则是将服务器完全浸没在冷却液中,冷却液直接与发热部件接触,将热量带走。浸没式液冷使用的冷却液通常是绝缘的,不会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坏。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效率极高,能够有效降低服务器的温度,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由于冷却液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因此可以减少散热设备的数量和能耗。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已经开始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和散热效果 。
No.4
储能系统
储能系统作为存储和释放电能的关键设备,在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调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储能系统中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加速电池老化,甚至引发热失控,影响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避免电池热失控,延长电池寿命,储能系统通常采用液冷系统、相变材料和风冷等热管理解决方案。液冷系统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原理与新能源汽车类似,通过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保持电池温度的稳定。相变材料可以在电池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热量,起到缓冲作用,减少温度波动对电池的影响。风冷则是通过风扇强制空气流动,带走电池表面的热量,风冷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散热效率相对较低,通常适用于功率较小的储能系统 。
在一些大型储能电站中,往往会综合采用多种热管理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通过液冷系统进行主要的热量交换,利用相变材料辅助控制温度波动,再结合风冷系统进行辅助散热,确保储能系统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安全、稳定地运行 。
No.5
航空航天
在航空航天领域,热管理对于确保极端环境下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外部环境温度极低,而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及时散热;航天器在太空中,面临着真空、高低温交变、强辐射等极端环境,对热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航空航天领域采用了先进导热材料和高效循环系统等热管理解决方案。先进导热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导热性能好等优点,能够在减轻飞行器重量的同时,有效地传导热量。在卫星的电子设备中,常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散热结构件,将设备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出去 。
高效循环系统则通过液体或气体的循环流动,实现热量的传递和交换。在飞机的航空电子设备中,通常采用液体冷却循环系统,冷却液在封闭的管道中循环流动,带走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经过热交换器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空气中。这种循环系统具有散热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能够确保电子设备在复杂的飞行环境下正常工作 。
一些航天器还采用了热辐射器来散热。热辐射器是一种利用热辐射原理将热量散发到太空中的装置,它通常由高发射率的材料制成,能够将航天器内部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从而实现散热的目的。
4
热管理技术的未来走向

No.1
集成化与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热管理系统正日益呈现出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显著趋势,宛如为设备赋予了一颗 “智慧大脑” 和一套 “高效协作的身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种趋势尤为明显。通过智能算法,热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日常出行习惯、车辆的实时工况以及环境温度等多方面因素,实现个性化的温控服务 。例如,一些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长期的出行数据,预测用户的出行时间和行程。在用户出发前,系统会自动提前预热或冷却电池,确保电池在最佳温度状态下工作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能耗,还能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升车辆的整体性能和用户的驾乘体验 。
在数据中心,集成化的热管理系统可以将服务器散热、机房环境控制等功能整合在一起,通过智能化的监控和调节,实现对数据中心温度的精准控制 。当服务器负载增加、发热量增大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冷却设备的功率,增加制冷量,确保服务器始终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行 。智能化的热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故障预测和自动诊断,通过对系统运行数据的实时分析,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大大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No.2
多场景应用拓展
热管理技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消费电子和汽车领域,正积极向数据中心、储能系统、人形机器人等新场景拓展,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数据中心为例,随着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激增,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密度持续攀升,传统的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 。液冷技术凭借其高效的散热能力和均温性,逐渐成为高密度数据中心的主流方案 。直接冷却(如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通过将冷却液直接接触发热部件,能够实现电源使用效率(PUE)低于 1.1 的节能效果,大大降低了数据中心的能耗 。阿里云、腾讯等头部企业已在新建数据中心中大规模部署液冷系统,有效解决了高密度服务器的散热问题,提升了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
在储能系统中,热管理技术对于保障电池的安全和性能至关重要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系统的规模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为了避免电池热失控,延长电池寿命,储能系统需要配备高效的热管理系统 。液冷系统、相变材料和风冷等技术在储能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热管理系统的精确控制,能够确保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稳定,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兴的科技领域,也对热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 。人形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电机、控制器等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会影响机器人的性能和寿命 。热管理技术可以通过优化散热结构、采用高效的散热材料等方式,有效地解决人形机器人的散热问题,确保其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稳定运行 。
No.3
新材料的应用
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为热管理技术的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宛如为热管理领域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境界的大门。石墨烯、金属基复合材料等高导热材料以及相变材料、碳纳米管等新材料,正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在热管理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
石墨烯作为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其导热率是铜的数倍 。石墨烯膜可以制成超薄的片状,贴附在芯片或其他发热部件表面,能够快速将热量均匀分散开来,有效降低局部温度,提升散热效果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中,石墨烯膜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用户带来了更流畅的使用体验 。
金属基复合材料则结合了金属和增强材料的优点,具有高导热性、高强度和低密度等特点 。在航空航天领域,金属基复合材料被用于制造飞行器的热管理部件,能够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有效地传导热量,确保电子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
相变材料在热管理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变时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有效控制温度波动 。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相变材料可以安装在电池模块周围 。当电池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会熔化吸收热量,避免电池温度过高;而在低温环境下,相变材料凝固释放热量,有助于提升电池的性能 。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长径比和优异的导热性能 。将碳纳米管添加到传统的热管理材料中,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导热性能和机械性能 。在电子设备的散热领域,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No.4
绿色与高效
在全球积极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热管理系统朝着绿色与高效方向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不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采用轻量化材料和高效热泵技术,成为热管理系统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关键路径 。
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设备的重量,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在新能源汽车中,使用铝合金、镁合金等轻量化材料制造热管理系统的部件,如散热器、冷却管道等,不仅可以减轻车身重量,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还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
高效热泵技术则是热管理系统实现绿色与高效的重要手段 。热泵技术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能够将热量从低温环境转移到高温环境,实现制冷和制热的功能 。与传统的电阻加热和压缩式制冷技术相比,热泵技术具有更高的能效比 。在冬季,热泵可以将外界环境中的热量 “搬运” 到车内或建筑物内,实现供暖的目的,同时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 。在夏季,热泵则可以反向运行,实现制冷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一些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还采用了能量回收技术,将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 。在数据中心,通过热交换器将服务器产生的废热回收,用于预热生活用水或为建筑物供暖,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 。
5
日常生活中的热管理小贴士

了解了热管理的重要性和技术手段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注意设备的热管理,让设备运行得更加稳定,延长其使用寿命。
No.1
保持电子设备通风良好
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良好的通风是热量散发的关键。在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时,要避免将它们放在柔软的表面上,比如床上、沙发上。这些柔软的表面容易堵塞设备的通风口,就像给设备戴上了 “紧箍咒”,阻碍热量散发,导致设备温度升高。我们应该将设备放置在坚硬、平整且通风良好的地方,比如桌子上,让设备能够自由地 “呼吸”,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 。
No.2
定期清洁散热部件
电脑风扇、空调滤网等散热部件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积累灰尘和杂物,这些灰尘就像一层隔热层,会降低散热部件的散热效率。定期清洁散热部件是保持设备良好散热性能的重要措施。对于电脑风扇,我们可以使用压缩空气罐将风扇叶片上的灰尘吹掉,也可以使用软毛刷轻轻清理;空调滤网则可以定期取出,用清水冲洗,晾干后再安装回去 。通过定期清洁散热部件,能够让设备的散热系统保持畅通,确保设备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出去,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No.3
避免边充电边高强度使用
在给电子设备充电时,如果同时进行高强度的使用,如玩大型游戏、观看高清视频等,会使设备的处理器和电池同时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导致设备发热加剧 。长期如此,不仅会影响电池的寿命,还可能对设备的其他硬件造成损害。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边充电边高强度使用设备。如果需要使用设备,最好在充电完成后再进行,或者在充电时选择低功耗的操作,如查看文档、浏览网页等,减少设备的发热量,保护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
No.4
注意设备工作环境温度
电子设备都有其适宜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超出这个范围,设备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锂电池设备,对温度更为敏感。在高温环境下,锂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会加快,导致电池容量衰减,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内阻会增大,充放电性能下降,设备的续航能力会大幅降低 。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在极端温度环境下使用电子设备。在炎热的夏天,不要将设备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或高温的车内;在寒冷的冬天,尽量不要在室外长时间使用设备,如果必须使用,可以给设备做好保暖措施 。
No.5
关注设备异常发热
如果设备出现异常发热的情况,可能是故障的前兆,需要我们及时关注并检查。当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突然发热严重,或者发热情况与平时明显不同时,我们应该立即停止使用设备,让其冷却下来。然后检查设备是否有软件故障,比如是否有程序出现异常运行,占用大量系统资源导致发热;也可以检查设备的硬件是否有问题,比如散热风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有部件损坏等 。如果自己无法判断故障原因,最好将设备送到专业的维修店进行检查和维修,避免设备在故障状态下继续使用,造成更严重的损坏 。
热管理,这个看似专业晦涩的领域,实则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众多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日常使用的消费电子设备,到引领未来出行的新能源汽车;从承载海量数据的数据中心,到推动能源变革的储能系统,热管理技术无处不在,默默守护着各类设备的稳定运行,保障着我们生活的便捷与高效 。